冬奥会北京两大赛区8个竞赛场馆全部完工,高科(3)

国家体育馆
奥运遗产传承形成“北京方案”
前不久,“水立方”比赛大厅完成第二次“变身”,成为世界首个“水冰转换”场馆,“五棵松”完成“冰篮转换”,达到国际一流。既有场馆的可持续利用,冬季、夏季运动快速转换模式,为奥运遗产成为值得传承、造福人民的永久资产提供了一个“北京方案”。
北京冬奥会还创新性地形成了一种场馆建设PPP模式,积极吸引社会优质资本、优质企业投身冬奥会建设、运营,并确定了冬奥会后几十年服务冰雪、服务大众的经营定位,形成了可持续、可复制的新模式。比如国家速滑馆未来30年的经营和为群众性冰雪运动服务的目标被以法律文件形式确定下来。
“冰丝带”这一模式已经在北京赛区、延庆赛区得到复制。首钢滑雪大跳台将作为冬奥会标志性景观旅游景点和休闲健身活动场地,变成服务大众的体育主题公园。赛道在建设时就预留了出水口,大跳台不仅可以滑雪,未来还可以根据需求改造成滑水、滑草等更多项目。“双奥场馆”国家游泳中心南广场即将建成“冰立方”南广场冰上运动中心,作为冬奥会的永久性遗产全年开放。

冰立方
延庆赛区在建设之初就充分考虑到赛后利用。市重大办副主任于德泉介绍,场馆在赛后将成为国家队和国内外专业队伍的训练基地,还将向外延伸建设多处大众滑雪道,开发专门的大众体验赛道,打造山地体育休闲公园和户外运动体验基地,使整个赛区既成为重大赛事举办地,也成为大众滑雪中心。
同时,小海陀山所在的延庆区张山营镇西大庄科村将建设一个大众滑雪场,以中级和初级道为主,毗邻赛区的西大庄科村开始旧村改建,原有村落将提升改造为服务冰雪运动的特色山村。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任珊 饶强 摄 制图 吴薇
流程编辑:u010
文章来源:《高科技纤维与应用》 网址: http://www.gkjqwyyy.cn/zonghexinwen/2021/0707/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