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先进纤维:打好“基础”才能决战“高端”
材料,处于各个产业链的最上游环节,被称为制造业的“底盘”,是支撑现代产业体系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江苏是制造大省、制造强国战略推进的中坚力量。纺织工业和化纤工业是江苏省产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先进的纤维材料不仅承载着纺织业的发展,更承载着国防、交通、环保、健康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但在国际产业分工大背景下,自身低端产能过剩,高性能纤维的质量和成本尚不具备市场的竞争优势。生物基纤维产品生产规模小,性价比高。高…… 这些材料源头上的“扣子”制约着江苏省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亟待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前不久,由盛虹集团与东华大学共同主办的先进纤维新材料技术创新与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业内专家表示,高端制造之路不能“卡”在材料上。既要“破舟沉舟”,又要“用力到位”。
新型纤维材料“必看”
所谓先进纤维材料,是指那些可以批量生产、应用广泛的纤维材料,配合物理机械,具有良好的性能和质量,可实现全生命周期绿色水平的提升,是对传统行业具有高渗透性、颠覆性和革命性改善效果的新一代纤维。包括差异化功能纤维、高性能纤维、生物基纤维等品种。例如,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聚酯纤维是功能性纤维,碳纤维是高性能纤维。
“先进功能纤维作为新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战略性基础产业,也是全球制造业发展的‘制高点’。”工信部消费品司一级巡视员曹学军介绍,目前,全球先进功能纤维销售额已超过500亿美元,年均增长超过20%。在舒适健康、生态环境、交通运输、航空航天、先进制造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增长潜力。
去年我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为5800万吨,占世界的50%以上,占世界的比重超过1/3。
“材料的质量决定产业体系的质量,材料的范围决定工业应用的范围,材料的高度决定产业创新的高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直言,规模优势和全产业链闭环创新生态,使我国纤维材料产业从“跟跑”进入共生阶段。 “下列的”。但与世界一流强国相比,我国在纤维新材料研发方面仍存在差距,关键共性技术供给不足,标准和知识产权布局相对滞后,许多高精尖领域仍存在瓶颈和短板。 .要想真正做到“领先”,就必须持续进行材料的迭代创新,推动产业体系的转型升级。
江苏作为制造业大省和纺织化纤大省,有责任布局新材料及相关产业。例如,在被称为“黑金”的碳纤维行业,2020年我国碳纤维实际消费量为3.9万吨,江苏省实际消费量将达到1.9万吨。其中,江苏澳盛科技使用量超过1万吨,成为全球最大的碳纤维用户。 .
“江苏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链发展与国外差距较大,尤其是在航空航天和工业应用方面,江苏应将碳纤维产业链的发展安排为早日在内地率先打造全国性的碳纤维产业和复合材料产业高地,以应对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应用的爆发式增长。”江苏奥盛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文谦热切建议。
关键核心技术“买不到”
目前,材料领域遇到的困难是显而易见的——尽管规模中国化纤行业稳居世界前列。 1.但关键原材料被他人控制,高端应用市场仍在培育中;功能性纤维新材料门类齐全,但成果转化盲点较多,产业化比例偏低。虽然在低成本方面优势明显,但产品质量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 “同一天”;而纳米材料等前沿纤维新材料仍存在技术壁垒、限制产品销售或限制使用等瓶颈。
更大的“危机”在于我们的对手并没有放松。
从全球来看,在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推动下,全球纤维材料产业依托各国自身的技术和产业优势,竞相抢占各个细分领域的战略制高点。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加大先进功能纤维的研发力度。例如,美国成立了革命性纤维和织物制造创新机构(AFFOA);日本成立国家材料研究所(NIMS),德国启动“FutureTEX”国家战略,欧盟在法国建立新型纤维材料和产业用纺织品。科技创新基地...
“在全球先进功能纤维领域,纤维材料与新兴技术交叉融合,形成前所未有的多维发展空间,呈现绿色、多元、极致、智能、综合、服务等新的发展趋势。”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华大学校长于建勇分析,随着纤维材料向多结构、多功能、超性能、差异化方向快速发展,必须顺应紧跟行业趋势,追赶差距,凝聚更多力量,共同攻关,开展技术创新,成为国内纤维材料寻求突破的必然选择。
文章来源:《高科技纤维与应用》 网址: http://www.gkjqwyyy.cn/zonghexinwen/2021/0707/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