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先进纤维:打好“基础”才能决战“高端”(2)
2019年6月“关键一步”。为攻克我国纤维新材料领域共性关键技术,盛虹控股集团与东华大学牵头成立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成为国家第十三届,江苏首个国家制造创新中心。
“关键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国家先进功能纤维研究院董事长梅锋创新中心,感叹。创新中心成立两年多以来,聚焦功能性纤维新材料、高端纤维材料和纺织、尖端纤维新材料等方向,建立了以纤维新材料为支撑的技术创新供给体系。 “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国家纺织品检测中心”;股东单位由9家增至14家,创新联盟单位增至133家,覆盖国内完整的纺织纤维产业链,初步构建产学研用深度合作的协同创新体系。虽然取得了多项成果,但要以“领先”为目标,“赶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让材料成为产业链创新的“起点”
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薄弱,关键共性技术供应不足行业不足,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服务严重缺乏,产业创新发展缺乏系统规划,创新资源配置分散……目前科技创新薄弱不完善我国纤维材料产业体系突出,产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
面对“十四五”和长期复杂的国际环境,如何利用制造创新中心等“创新联合体”带动制造业快速发展壮大纤维新材料产业不断升级迭代,加速产业结构转型?
曹雪军给出了思路——“要用化纤材料的创新来推动纺织全产业链的创新发展。”她说,化纤占纺织纤维加工量的85%,化纤材料可作为整个产业链。创新的出发点是材料创新驱动后续产品生产的技术创新,新材料标准的制定驱动后续的检验、评估和验证,拓展新的应用领域,实现创新价值最大化,提高产品现代化水平。纺织产业链。
“必须以效率为核心,努力打造协同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孙瑞哲认为,亟待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促进各类创新资源的高效对接和整合。现有资源的分散、低效、重复投入,提升行业整体创新效率。例如,加快公共数据平台和技术协作平台建设。
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非常重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迟宇表示,江苏省将支持服务平台通过优惠政策和购买服务等方式,为更多中小企业提供高效、低成本的专业服务。另一方面,鼓励龙头企业完善材料应用技术评价和标准体系,建立纤维材料标准实验室,重点制定材料检测标准和产品标准。
除了打造“产学研用融”协同创新机制,推动材料、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协同发展也成为共识。
“在加强智能化、差异化、功能化装备和高性能纤维装备的原创研发能力的同时,还要提升重大技术和成套装备的研发和产业化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装备技术进步引领化纤行业深度转型升级。”专家表示,加快突破化纤制造过程数字化、智能化关键技术,扩大国产装备和智能制造系统的应用,正全力向江苏等省市转型“智能制造”。数据和行业安全,争夺高端市场,增强化纤行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武器”。 (傅奇)
文章来源:《高科技纤维与应用》 网址: http://www.gkjqwyyy.cn/zonghexinwen/2021/0707/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