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高科技人才来昌留昌创新创业背后的故事(2)
“在国家政策趋势以及物联网、5G等技术带动下,我们研发的智慧社区、智慧园区、智慧治理技术已为南昌市多个领域提供了智能化需求服务。”邱吉刚告诉记者,随着公司在技术研发方面的不断创新,公共技术服务能力逐渐增强,团队也从最开始的几人发展成几十人的核心技术研究院,并汇聚了全国众多“双一流”高校的学者,先后申请了30余项自主知识产权。“不止是我,身边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南昌很温暖,所以我认为我们取得所有‘成绩'都应归功于这座城市对‘外人'的态度。”邱吉刚说道。
如今,邱吉刚已入选江西省“双千”计划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南昌市“顶尖领军人才领航计划”名单等,他带领的江西省智慧城市产业技术研究院也逐渐实现了“统一平台+统一标准+多行业应用”模式,通过空间、地面、网络(互联网、物联网)一体化联动,让人们感受到了有速度、也有温度的智慧生活。
“南昌维度”--区位优势凸显 提振发展信心

“这是铜复合碳纤维,这是金属碳纤维同轴电缆……我们研发的产品具有轻质、高强、高导电等性能,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设备等领域。”看着记者在各种专业产品面前一脸茫然时,江西省纳米技术研究院研究员范亚明细致又自豪地解释道:“目前,镀镍碳纤维已经在洪都、昌飞等单位应用于不同产品中,接下来还有望在民用飞机、无人机等飞行器上实现应用。”
老家在河南的范亚明,2009年博士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的公共服务平台工作。当被问及来南昌创业的原因时,他笑着说道:“也是机缘巧合,在一次出差途中结识了南昌这方面的专业人士,了解到南昌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非常重视,我就萌生了到南昌考察的想法。”
“随着东部沿海地区的快速发展,半导体制造产业由于用工成本的上升,会逐渐向中西部转移。然而南昌同时连接了长三角和珠三角,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再加上武汉情报中心对半导体的未来发展前景做了预测,大家一致认为在南昌研发半导体很有前景。”范亚明告诉记者,选择南昌,其实是他深思熟虑后的决定。
2016年,范亚明来到南昌后,便立即投入到研发工作当中。5年后,随着赣深高铁、安九高铁开通,南昌的区位优势愈发凸显,再加上南昌提出要打造“一枢纽四中心”,范亚明更为自己当初的抉择感到欣慰。“就算在疫情期间,我们的供应链也能正常运营,而这里人才济济,也为我们招兵买马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所以我认为南昌是一个可以让人施展身手的舞台,对今后的发展我信心倍增。”
目前,江西省纳米技术研究院已经成功研制出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3D打印装备原型机,并实现了碳纤维/尼龙、碳纤维/聚苯硫醚等多种3D打印线材可控装备的进口替代应用,成本仅为国外产品的1/10。还开发出多款用于锂电池、橡胶、塑料领域的烯碳浆料产品,产品已出口南亚、东南亚等地区……“看着团队50多号人才齐心协力研发出的半导体材料与器材,成就感油然而生,这种经历在传统的科研院所里很难有的。”范亚明说道。(彭名卉 南昌日报记者 陈茜 刘宁昕 邹媛)
【来源:南昌新闻】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
文章来源:《高科技纤维与应用》 网址: http://www.gkjqwyyy.cn/zonghexinwen/2022/0324/870.html
上一篇:iQOO 9 Pro赛道版上手:芳纶纤维材质,质感更Pro
下一篇:光韵达(300227.SZ)拟斥857.28万元增资协同创新高科技